“中国饭碗”里的农机力量——“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系列观察之三
“中国饭碗”里的农机力量——“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系列观察之三
“中国饭碗”里的农机力量——“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系列观察之三
5月27日,在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nóngtián)示范区,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xiǎomài)。本报记者 陈晓东 摄
5月27日,光山县雀村店(cūndiàn)农机手细致(xìzhì)检修调试收割机,为麦收做足准备。晏荣荣 摄
夏邑县会亭镇郭吕庄村(guōlǚzhuāngcūn),村民在田间收获小麦(5月27日摄(shè))。王高超 摄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jìzhě) 赵博
占全国(quánguó)不到6%的耕地,却贡献了全国10%的粮食,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又是一年麦黄时,今年,河南克服干旱(gānhàn)天气影响,用粒粒小麦书写粮食安全答卷的背后,离不开农机(nóngjī)装备的硬核支撑。
麦浪里的(de)“硬核装备”
5月26日,在(zài)平舆县李屯镇柳屯村的一处麦田里,一台东方红4LZ-10AK收割机“吞”入一排排小麦,经过高效(gāoxiào)脱粒系统,麦粒与麦秆迅速分离(fēnlí),待收割机“吃饱”后,一股(yīgǔ)股麦流从卸粮筒中倾泻而下,装入运粮车。
“这台东方红收割机是我(wǒ)去年买的,挺好用的,我从襄阳市一路收到了平舆县。”来自山东(shāndōng)聊城的机手蔡甲俊说。
“我们的东方红4LZ-10AK收割机(shōugējī)是今年的热销机型,每秒粮食喂入量能达到10公斤。”中国一拖(yītuō)集团有限公司收获机具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宾说,东方红4LZ-10AK收割机是面向中小(xiǎo)地块作业专门研发(yánfā)的小型多功能纵轴流收割机,具有机动灵活、多能收获、操控舒适等特点,是服务于家庭农场、小规模承包地、小面积(miànjī)杂粮收割的理想(lǐxiǎng)机型。
更智能、高效率、快响应是衡量一台收割机的(de)关键(guānjiàn)指标,尤其面对降雨天气时,小麦收割被称为“龙口夺食”,收得快不快、好不好关乎能否(néngfǒu)颗粒归仓。
作为我国农机(nóngjī)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中国一拖集团聚焦解决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一大一小”两方面存在的短板,加大研发投入,关键核心技术(héxīnjìshù)不断取得新突破(tūpò)。
“目前,北斗高精导航、农业传感器、农机大数据平台、远程操控等技术(jìshù)的逐步(zhúbù)应用,也为东方红收割机(shōugējī)和拖拉机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作业质量也明显提升了。”张宾说。
5月(yuè)23日,在邓州市腰店镇黑龙社区一处收割完的麦田(màitián)里,一台大型无人智能拖拉机正在进行深耕整地和玉米播种作业。
相比传统农业机械,智能农机自动化(zìdònghuà)程度高,操作便捷、省时省力。
“这是我们和中(zhōng)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及科研单位一起研发的无人驾驶拖拉机,经过几次技术迭代,目前(mùqián)该型智能拖拉机可以实现基于(jīyú)路径规划的无人驾驶,搭配(dāpèi)农机具开展耕、耙(bà)、播、收和运输等作业。”河南首邑(shǒuyì)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兴新说,未来技术成熟后,可以把农机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农业变成“脑力劳动”,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农业中来。
据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jièshào),近年来,我省(wǒshěng)农机装备(zhuāngbèi)制造产业瞄准高端化(gāoduānhuà)、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方向,坚持补短板、强链条,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取得(qǔde)明显进展。全省规模以上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近160家(jiā),形成了以洛阳为核心,以郑州、开封、许昌、新乡、南阳等地为支撑(zhīchēng)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了中国一拖集团等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作的创新发展格局。
云端(yúnduān)上的“麦收兵法”
5月24日,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官营村的(de)麦田里(lǐ),金色麦浪随风翻涌,10余台联合收割机正穿梭作业。
相比于传统收割机,这些加装了北斗智能终端的联合收割机,可(kě)实时(shíshí)监测喂入量、割台高度及籽粒含水率(hánshuǐlǜ),通过自主调整作业参数实现精准收割。
“过去驾驶传统收割机,常出现漏割、掉穗等问题(wèntí)。现在有了(le)北斗导航,作业又快又干净。”宝丰县万家(wànjiā)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振强感慨道。
今年“三夏”会战中,智能化农机(nóngjī)成为(chéngwéi)主力军。除了广泛运用北斗导航,“河南农机云”平台也成为农机手的得力助手。
依托农机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河南农机云”平台可提供精准(jīngzhǔn)对接(duìjiē)农活、智能作业管理、附近加油站查询、维修网点(wǎngdiǎn)导航以及对接常态化应急作业服务队、区域农机服务中心、粮食烘干点等智慧服务。在夏收期间,可以根据小麦(xiǎomài)成熟度等情况,帮助农户协调抢收农机,帮助农机手对接农活,真正实现(shíxiàn)“云端”赋能农机作业。
“农机手(nóngjīshǒu)在‘河南农机云’平台录入数据后(hòu),有农机收割需求的(de)农户在平台点击农机选项,就可以在手机上看到离你最近的机手信息,同时农户和农机手也可以发布(fābù)求助信息。”赵振强说,有了(le)这个平台,农户和农机手之间有了沟通桥梁,目前农机合作社的社员都注册加入了“河南农机云”平台。
“我们积极(jījí)推动‘河南农机(nóngjī)(nóngjī)(nóngjī)云’平台、北斗导航、智能监控等系统在农机上的应用,加快农业机械与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rónghé)。”宝丰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主任王俊喆说,依托乡镇农机合作组织对全县分区划片,对农机采取(cǎiqǔ)网格化管理,并组建了“宝丰县农机服务信息群”,及时发布(fābù)小麦机收动态、机具供求和天气情况、机械作业安全警示、道路交通状况、机收作业价格等信息,引导农机合理流动,大大提高了农机利用率,为高质量完成“三夏”生产任务打好(dǎhǎo)了基础。
据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相关(xiāngguān)负责人(fùzérén)介绍,“河南农机云(yún)”平台建设成效已经显现。截至目前,平台已上线各类(gèlèi)农机12.4万台,其中谷物联合收割机超7.1万台,初步实现了对农机具的信息化作业监测。
服务中的“双向奔赴(bēnfù)”
在(zài)二广高速邓州(dèngzhōu)出口旁边,邓州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zhōngxīn)设立的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服务台上摆放有矿泉水、泡面、爱心大礼包以及血压计、血糖仪等物品。
“我们服务站配套(pèitào)的(de)这些(zhèxiē)物品(wùpǐn)都是免费为农机手提供的。爱心大礼包里装有毛巾、肥皂等物品。同时,服务站还建立了跨区收割机手联络群,每天会及时更新各类服务信息。”邓州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市场信息科科长王育桂说。
“今年下高速口就一个字,快!”一下邓州高速口,来自湖北仙桃的(de)机手张乃功就感受(gǎnshòu)到了河南人民的热情,在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领了爱心大礼包,他抓紧加入(jiārù)联络群,开始“找活”。
连日来,为保障“三夏”生产顺利开展,邓州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zhōngxīn)还组织多个服务队(fúwùduì)深入田间(tiánjiān)地头,为机手发放防暑降温物品以及安全作业宣传册。
“河南人的热情,让我们在收割作业时更加(gèngjiā)细心,这就是‘双向奔赴’。”张乃功说,“老百姓种地不容易(róngyì),咱收割时更不能浪费了粮食,每次(měicì)在收割时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块控制车速,控制留茬高度,尽可能减少麦粒从机子中(zhōng)散落。”
减损就是增产(zēngchǎn)。邓州市农业机械技术(jìshù)中心生产服务科科长乔清平算了一笔账(zhàng):全县220万亩小麦,损失率每降低0.1%,相当于增收几百万斤粮食。
“我们收(shōu)过的麦地,别人看了都夸收得干净,地里基本看不见(kànbújiàn)麦穗。”来自陕西渭南的机手王艳芬(wángyànfēn)说。王艳芬和爱人来河南收小麦已经20多年了,好多农户都认识他们,每年也会(huì)提前联系。“昨天晚上收割到深夜12点,顾不上吃饭,一位老奶奶给我们送了牛奶(niúnǎi)和吃的,让我很感动。”王艳芬说。
暖心的“双向(shuāngxiàng)奔赴”还不止这些。随着麦收大面积铺开,我省将在(zài)重点区域、道路要点(yàodiǎn)设立400多个跨区接待(jiēdài)服务站,为外来机手提供路线指引、作业信息、食宿安排等服务。在气象服务保障方面,省农业农村厅(tīng)、省气象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三夏(sānxià)”信息服务的通知(tōngzhī)》,明确自5月20日(rì)至6月20日,将继续利用省气象服务中心应急短信平台,为从事小麦收获作业的农机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hé)管理人员免费提供小麦机收和气象信息。在农机用油(yòngyóu)服务保障方面,省农业农村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中国石油河南销售公司、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石油分公司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农机作业用油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引导农机用油供需(gōngxū)对接、加强用油供给服务工作……一系列服务举措,温暖着农机手的心。
麦浪滚滚(gǔngǔn),机器轰鸣。我省坚持向(xiàng)科技要动能、要效率、要增量,推动农业机械向智能化转变(zhuǎnbiàn),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提供农机装备支撑。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